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舍人黄淮的远见 (第2/5页)
炆。 朱允炆翻看着《大元一统志》,对垂手听差的黄淮说:“黄淮,你认为我朝是否有必要,修一部舆地图经,地理总志?” 黄淮深吸了一口气,自洪武年三十年中进士以来,至今已有十年。 十年来,官场沉浮,风云不断,内阁官员都换了几茬,各种人才不断涌现,而偏偏自己,始终被埋没。 建文皇帝不缺人才,他有解缙这个大才子,杨士奇这个精明老道的人作内阁大臣,有铁铉、蹇义、郑赐等这些实干重臣,更有杨荣、李……志刚、胡濙、金幼孜、宣青书等一批新秀。 想要出头,何其难。 但黄淮还是找到了可能,那就是去国子监进修。黄淮心怀大志,不甘埋没,请旨至国子监学习得到批准,历两年时间,完成国子监所有课业,起用为武英殿舍人。 武英殿,是建文皇帝日常处理政务的地方。 前任舍人不敢多言,虽兢兢业业,用心侍奉,但只有服从办事,从未有过建言。现在建文皇帝抛出了问题,不,是给了机会,自己怎么能错过? 黄淮定了定心神,认真地回道:“皇上,臣以为凡国大国强,当少不得地理总志。唐时有《元和郡县图志》,宋人编有宋代《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这前元,也著了《大元一统志》。我大明国土广袤,已超盛唐,又收诸岛与飞地,大兴海业,当编舆图,记述天下诸地,以示万民,知晓疆域所辖,激士民精神。” 朱允炆看着信手拈来,奏对轻松的黄淮,微微点了点头:“往前追溯,各朝地理总志,舆图文本,多有谬误。大明若要修地理总志,当以精准为要。可朝廷上下,熟悉地理的人才并不多。” 黄淮明白地理总志编写的困难,时代变迁之下,有些山还是那座山,可有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