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七百零八章 不老松刘詹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零八章 不老松刘詹 (第5/6页)

人送来的粮食,边疆没粮食就会给朝廷要,朝廷就得找人送粮食……

    一重重问题,一重重都是成本,归根到底,只要大明还需要使用开中法,就必须让边商这一环得到利益。朱元璋如此一个小气的老板都知道这一点,给其留下了一定的利润空间,可现在有人不想让边商得利了。

    “亏,要亏多少?”

    朱允炆问。

    陈大山苦涩不已:“我们二人,以两千大引计,一引本钱是五百文,合计本钱一千两。眼下出仓钞困难,加上来这扬州已有三个多月,依旧没办法出手仓钞。再这样下去,想要以六百文一引是不可能了,五百文我们都愿意卖出,若还是卖不出去,只能每引四百文,甚至是……”

    朱允炆皱眉。

    亏损生意也要做下去,只是为了不亏掉全部。

    不少人可能会骂这两个人:你们蠢货啊,扬州卖不出去仓钞与盐引,你就不知道换个树挂绳子,比如去南京?去苏州、杭州?

    两浙盐场也是有盐,有内商,有水商的嘛,非待在扬州吗?

    事实上,他们还真的只能待在扬州。

    大明行盐是有区域限制的,哪里产出的盐,只能在哪个省,哪个府卖,这是有规定的。相应的,边商手里仓钞自然也是规定好了将仓钞换为盐引,支取盐的地点。

    对于北面的许多边商而言,他们仓钞想要出手,唯一支持他们以仓钞兑换成盐引的地方,那就是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天下之大,但能给这些边商办这件事的,只有这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