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百零七章 大明大督官(三更) (第4/6页)
望朱允炆发杀机,削藩燕王。 可这一晃五年,风云变幻,燕王臣服了,周王死了,齐王死了,宁王也臣服了,其他藩王一股脑入了京,要么成了商人,要么守着矿山当金山在家里过日子。 洪武藩王二三十,就这么眨眼间被朱允炆收拾得一干二净。 可令齐泰疑惑与费解的是,朱允炆削藩最畏燕王朱棣,可偏偏在这种关键时候,竟启用了朱棣,还将十万京军交付于他! 这种信任,这种托付,实在是有些不像是自己认识的东宫太子朱允炆,更像是换了一个人。或许,登基称帝,手握乾坤,气度、心思与手段都变了吧。 开封府囤积有大量粮草,足够大军取用。 夜深人静,朱棣坐在大帐中,听闻杨烽火的事之后,当即传唤杨烽火,问询后,与徐辉祖、刘儁、薛夏等人商议之后,提拔杨烽火担任五军营三千军士的督官,专职鼓舞军心、培养军士意志,激发军士士气。 受朱允炆新军之策革制影响,大明军队中虽然没有推行“双首-长制”的政-委 军事长官,但为了强化军士的忠君爱国思想,培养军士为国征战,马革裹尸的信仰,军队中设置了不少儒生为主体的督官。这些督官大多良莠不齐,但为首的三个督官,却是闻名于整个京军,是为京军三大营大督官。 三千营大督官——陈济! 五军营大督官——陈洽! 神机营大督官——陈浚! 最令人惊叹的是,这三人是亲兄弟,为京军称为“三陈大督官”。 陈济博学强记,读书过目能诵,经史百家无不贯通,有着“两脚书橱”之美誉,原为布衣,后为杨士奇推举进入翰林院编修《太祖实录》。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