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_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被赶走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被赶走了 (第4/5页)

夕,过元旦了,会同馆竟也不留人。

    不留人,你们留我们的箱子干嘛,那可是一箱箱的金、银。

    吕嵩摇头,什么箱子,什么金银,我们没看到,赶紧走,别耽误大明热热闹闹过年。雄武成来了啊,那他们交给你们了……

    日本使臣就这样,偷偷摸摸地来,又匆匆忙忙走,留下了一堆箱子,却没有带走一张纸片,直接被水师运走,目的地,自然是朝鲜市舶司。

    从哪里来的,就滚回哪里去,顺便帮帮大明,看看是谁这么大的胆子帮你们偷渡的。

    大明十一年的钟声在一场瑞雪中传开。

    国庆日,朱允炆一如既往出现在无数人的关注之下,只不过这一次地址有些特殊,不是在国子监、教场,而是选择在了大报恩寺内的英烈碑广场。

    而在这一日,能进入英烈碑广场的,也不再是毫无限制,而是朝廷遴选出来的人员,既有百姓、耆老,也有商贾士子,无论是谁,都是受邀前往。

    这种安排,并非只是防范阴兵与白莲教徒,而是英烈碑广场空间实在有限,它无法同时容纳上万人。

    这一日,朱允炆在英烈碑下,摆上了最好的酒,新型粮食等祭品,发表了《铭记英烈,方有未来》的演讲,对牺牲的英烈给出了高度的肯定与评价,并号召官员、百姓监督,一定要将朝廷关于英烈的祭奠事宜做到位,对于英烈家眷,更需要关怀、照顾。

    提升英烈及其家眷的社会地位,让世人形成纪念英烈的习惯,看似寻常,不过是新军之策的延伸罢了。但在这背后,却隐藏着更深层次的考量。

    卫所制存在缺陷,军籍制、户籍制的改革正在激烈的讨论之中,解决这些问题并不是简单的事,一旦破除军籍制,如何保障兵源就成了最紧迫的问题。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