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零五十章 我的父皇朱允炆(三更补) (第6/6页)
不出点闪失。 白莲教众的潜伏之深,距离大明核心之近,让沈宸、李明灿等人恐惧,一封八百里加急文书直发京师而去。 建文七年在马鞭的挥舞与催促之下,走向了结束。 建文八年,元旦。 朱允炆现身金陵太平门外,朱文奎现身北平安定门外,一南一北,形成了一次不同空间,同一时间的联动。 大明迎来了朱允炆统治的第八个年头,朱允炆第一次提出了“格物致知,究理用理,学以致用,振兴华夏”的口号,凭借着一己之力,强行抗住了理学空谈的趋势,促使理学不得不配合与服从王朝的使命,向“学以致用”的学问转型。 任何学派,都必须依附于当权者,服务于统治需要,若不能顺应潮流,被淹没则是必然的事。 毕竟理学不是儒学的全部。 朱文奎迎来了成为太子的第四年,以一个小大人的形象出现于北平子民面前,以一篇“我的父皇”为题,第一次向百姓揭露了朱允炆的生活细节,什么天不亮就起,天黑了还在批阅奏章,一年到头来,能陪伴自己的日子并不多…… 朱允炆帝王的形象通过朱文奎之口,变得具体、生动、形象,无数人想象着勤勉的建文皇帝,仁慈的建文皇帝,为国事cao劳、呕心沥血的建文皇帝。 朱文奎的演说将朱允炆的形象推到了新的高度,北平百姓对于迁都的期待与支持,达到了顶峰,一些民与朝廷的矛盾也悄然冰释……寒梅惊雪的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