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91章 Scode内测版上线 (第4/8页)
会儿自然有人介绍起来。 “这是一个非常粗糙的演示环境,零部件还没有组装起来,这是主机部分,包括一块尚未正式通过测验的新芯片……” “当然,新芯片已经在隔壁的极大规模IC设计探索实验室通过了最初级的屏幕点亮实验等……” “现在我们要进行的同样是一个比较初级的实验,能不能将通过Scode重新编译的星辰系统在这个环境运行起来……” “然后将重新编译的小橙书、小橙书国际版运行起来试试……” “……” 这个小年轻侃侃而谈的介绍中,温良和李泽都明白了现在的阶段。 忘了说。 早在一月份,秦正带领的极大规模IC设计探索实验室便与华虹华力微进行了流片深度合作。 由于双方合作关系融洽得很。 第一款完全自研的40nm制程SoC在经过了一系列的前期准备、流片、与后期调试,终于在前两天初步下线了。 当然啦,后续还有海量的调试测验工作,才能最终走向量产。 这跟之前的那块ARM芯片完全不同,那玩意是真的简单到了博浪真吹不起来的地步,甚至完全什么都不动,直接把图纸交给台积电都可以不用调试就下线的。 只不过为了一定的优化与更多的模块集成在一个SoC上,博浪才又花了点时间扔了点经费进去搞了点研究,顺便cao练设计队伍。 现在这块SoC,无论是CPU、GPU还是其它必要模块,都出自博浪,整体耗时是一年零三个月又十一天。 目前的粗算整体成本是23亿多一点。 有部分包括ARM芯片上的重叠经费。 正如秦正所说,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