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科场捞人上岸[科举]_第173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3节 (第5/5页)

城中府衙方向。

    “不好了,不好了,马报来了!”

    几个原在寺内装群众的老臣一听马报,立马装不下去了。

    他们翘着胡子挤到明孝跟前,“太子,治水不可儿戏!马报起,洪峰至,如何能叫池州府不战而屈,平白再淹掉良田千亩?!”

    “殿下,我们切不可一而再地贻误战机啊!”

    旧时水情,等同于战情,亦有专门渠道投递。

    根据汛情紧急程度,又分羊报、马报两种。

    如果汛情不是很紧急,洪峰强度不是很大,一般用“羊报”进行汛情传递。

    所谓“羊报”,就是由水性好的士卒,乘羊皮筏顺流而下,沿途将刻有水位信息的水签,扔到河中。

    这种羊筏,将大羊剖腹剜去内脏,晒干后缝合,浸以青麻油,使它密不透水,充气以后可浮在水面。而负责报讯的士兵,须同羊筏绑在一起,入水前食“不饥丸”,在惊涛骇浪之中,沿各河口岔道投掷水签,可谓九死一生。

    各地防汛守卒会在缓流处收到水签。

    地方官员便可根据水签提供的水险程度,迅速做好抗洪、抢险、救灾各项应急预案。

    如果汛期很紧急,水势很大,则就会启用耗损更大的“马报”报告汛情。

    为了将大汛在最短时间内通知到中央和地方,沿河地方卫所须备足日行百里的良马。一旦出现河水陡涨,快马带着汛情,将沿河堤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及下游官府。

    以黄河为例,上自潼关,下至宿迁,每三十里为一节,马报一日夜可驰五百里,速度甚至快于洪峰。

    自古都是河患多、江患少。

    甚至古语曰:有河患,无江患。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