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靖明 第422节 (第4/7页)
他直接坐了下来,喝着茶招着手:“为父已经四十七了!这条老命,别真的丢在云南。好好的右侍郎不做,都是你说这云南右参政更好!” 放下书册走过来的,正是他的儿子高拱。 现在他边走边笑着说:“儿子既然又料中了,那岂会有凶险?南京的浑水何必去趟?云南虽是边陲,却正是建功之地。” “我还想怎么建功吗?”高尚贤瞪了瞪眼睛,“你倒好,不仅劝我到这里来,自己还跟着跑来。后年就要会试了,你就算要游学,也该去北京,那里懂新学的才多!” 高拱摇了摇头:“如今新学,一靠悟性,二靠明实情。都往北京跑,像云南这种地方的实情,又有多少人能明?我这正是为了另辟蹊径。” 高尚贤翻了翻白眼:“前年中了礼经魁首,不是说考纲改了,再精研新学三年再考吗?另辟蹊径,不是正道!为父做到了从三品,并无更多功业之心。就算去南京,也不用趟浑水,你的学业才是重中之重!” “如今却是阴差阳错了,杨知县可是嘉靖八年的探花郎,又曾伴读御书房。他来此兴文教,我正可请教于他。” “……说回正题,你这当真不是坑害为父?之前你谒见杨维约,到底听出了什么?” 如今,高尚贤不像几年前那么忽视他儿子的意见了。 当时在老家丁忧,若不是听了他的意见姑且一试,也不会有今天。要知道丁忧之前,从山东按察司佥事平级调任陕西按察司佥事,在这种正五品的位置停步不前了,那本身就已经是仕途堪忧的信号。 但因为在老家丁忧期间做的事情,他随后反倒被举荐升任了正四品的知府。任满三年后,更是又得了张孚敬的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