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宝鉴_第二百三十二章 千古一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二章 千古一墨 (第3/5页)

套戴上,不仅黄老其他几位前辈也都拿出白手套戴了起来,刚才柳亦辰急着把东西给拿出来以免被水浸泡,所以他就忘记戴手套了。

    黄老拿起墨锭仔细的观察,看了一会儿后把墨锭放下自己在那里沉默不语好像在思考着什么。后面的几位前辈看完之后和黄老的反应一样,这时墨锭已经回到柳亦辰的手中。“几位前辈你们说说自己的看法,怎么看完这块墨锭之后都这种反应啊!”

    “黄金易得,李墨难求,如果我们几位看的没错的话这块墨锭应该就是一块李墨,没想到除了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那块之外,还有一块品质比那块还要好的李墨留存于世,今天真的是让我们几位开了眼啊。”黄老看向柳亦辰手中的墨锭感慨的说了句。

    “李墨?南唐李廷珪墨?”柳亦辰看向自己手中的这块墨锭惊愕的问道。柳亦辰虽然对这方面不是特别熟悉可是威老喜欢书法平时的时候也和他讲过一些文房四宝的知识,巧的是老爷子就和他提起过这李廷圭墨,所以柳亦辰一听到几位前辈说这块墨锭是李墨他才表现的这么吃惊。

    说到李廷珪墨那就不得不提李廷珪这个人,李廷珪,南唐制墨名家,原名奚廷珪,祖籍易州。唐末迁居歙州,制墨绝佳,深得南唐后主李煜赏识,任墨务官,赐国姓,易名李廷珪。李廷珪在继承祖辈技术的同时,努力创新。

    他经反复研究和无数次的实验,发明了新的配方:松烟一斤、珍珠三两、玉屑一两、龙脑一两,和以生漆、鹿角胶、珍珠、犀角、藤黄、巴豆、桐子油、麝香、冰片、梣、木皮、石榴皮等物,捣十万次。所以他做的墨,胶不变质、墨不变形,质量大大超过了爷爷和父亲,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遂又形成了新的品牌“李廷珪墨”。

    “没错你这块墨锭极有可能就是一块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