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大发现》(七十八)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大发现》(七十八) (第7/17页)

,就是“《观》之《否》曰: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的说法来历。

    由《左传》里记载的第一筮例中的说法,“周史有以《周易》见陈侯者,陈侯使筮之。遇《观》之《否》曰:是谓‘观国之光,利用宾于王’”。我们已知这是用"春秋《周易》文本"卜筮的说法。可周太史在进一步的"解卦"中,所说的“《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风为天于土上,山也。有山之材而照之以天光。于是乎居土上。故曰:‘利用宾于王’”。这里的“《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说法,又是从何而来的呢?无论今本《周易·观》卦里,还是"春秋《周易》文本"里《观》内容,都是看不到有"坤、巽、乾"之字,也是看不到有"土、风、天"文字的。那么,周太史说的“《坤》,土也。《巽》,风也。《乾》,天也”,正是《周易》一书出现之后,通过《周易》一书里所用文章排序的那套符号和《周易》一书里六十四篇文章名称,而衍生出的“八卦筮法”里的八卦取象东西,这就是春秋史巫卜筮时,在"解筮"中则运用的是八卦取象方法。

    前面已说了八卦符号、名称及分配到六十四卦符号里的方法。"八卦取象"就是将八卦里每个卦附上物象,若占出一卦,就看这一卦符号里的八卦取象,以卜筮之用。如《左传》里记载的筮例中,八卦里最基本的取象是:“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坎为水、离为火、艮为山、兑为泽”。《左传》记载的卜筮例中,已能看到八卦人物和动物取象。如“乾为父、坤为母、震长男、巽长女、坎中男、离中女、艮少男、兑少女”;“乾为马、坤为牛、震为龙、巽为鸡、坎为猪、离为雉、艮为狗、兑为羊”。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