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三) (第13/13页)

待时机过程中几种环境状态,所论述等待,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应学会应对,等待时机的出现,不过全用的是比喻。

    由《需》文所启示,在面对困难,保持清醒的理智,镇定的面对问题,才能冷静的思考和分析,有时候需要的更是耐心。等待既是一种方法,也是一种策略。在面对困境之前,不要轻举妄动,如果目的错了,等待就是进步,所以需要等待最好的时机,不可莽动。等待的过程中,一定要静心等待时机,遭遇困境心不乱,学会蛰伏积蓄力量,平心静气的等待往往会另辟蹊径。而且更要用好人才,敬重对待自荐的人才,这都是走向成功的捷径。

    总之,《需》篇正是围绕着不同的环境条件下,而学会等待中抓住时机。正因为自然与社会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而不是不动。不但要把握环境条件的变化,还应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又要在社会人际关系上创造成功的条件。这已然是为“君子”讲述的政治谋略。

    《需》文立论是“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这既是一个陈述句,但陈述里又有比喻,这是本篇文章的命题。而本篇的内容则围绕这一命题展开的“论述”,不过这“论述”却全是运用比喻。从“需于郊”、“需于沙”、“需于泥”、“需于血”,“需于酒食”到“入于xue”,没有一段不是用比喻。用喻过多,就给阅读理解造成困难,有一种让你猜侧之感,也就很难把握文章的真实含义了。《周易》里所用大量的比喻不是修辞手法,而是一种思维方式。

    我们再看《需》文里如诗的句子:

    需于郊,利用恒

    需于沙,小有言

    需于泥,致寇至

    需于血,出自xue

    需于酒食,贞吉周易归来的周易哲学解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