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大发现》(八十六) (第5/13页)
”却全是运用比喻。从“需于郊”、“需于沙”、“需于泥”、“需于血”,“需于酒食”到“入于xue”,没有一段不是用比喻。用喻过多,就给阅读理解造成困难,有一种让你猜侧之感,也就很难把握文章的真实含义了。《周易》里的比喻不是修辞手法,而是一种思维方式。 《周易》第六篇是《讼》,是为“狱讼”而立论。在题目中,既有“立”,又有“论”,已给出了一个完整的事非判断结果。而内容只不过是对立论问题展开的进一步论述。《讼》文内容是通过事例的举范,再加上比喻,来阐述“讼”的事与非。这种方法也是《周易》文章说理的一个特色。 《讼》里的“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就是比喻,这是隐喻着政治变化无常的乱世世道。 《周易》第七篇是《师》,这是为军事立论的文章。其中的“田有禽,利执言,无咎”是比喻,这是比喻战事中,先要捕捉息信情报的道理。 《周易》里的第八篇是《比》,本篇是立论国家间结盟的道理。本篇题目中“原筮元永贞,无咎”句里的“原筮”是个比喻。这是借筮卜上语意来比喻“追根问底”。 还有“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里的“盈缶”也是个比喻。这是比喻“爱”象美酒盈满飘香四溢那样。 最后“显比,王用三驱,失前禽。邑人不诫,吉”里的“王用三驱,失前禽”也是比喻。这是用君王狩猎,从三面驱赶,还留下一条路让禽兽逃走。这是比喻君王若能网开一面,宽厚仁义,就会使国家里的百姓,不会产生敌对之心,自然是吉利的前景。 《周易》第九篇《小畜》,是论农业生产的道理。题目里的“密云不雨,自我两郊”,就是很形象的语言,这是暗喻。这里寓指着农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