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大发现》(四十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大发现》(四十九) (第13/16页)

泰》里的“卦画”符号中的“乾”、“坤”(八卦取象)两卦符号所象征的“天”、“地”取象来类比推理出一番道理。而这种得来的理论,并不是逻辑推理出来的,而是感性的比类认识。这就是用天道观来比类人道秩序。

    我们知道在《荀子》里已进行过理性的启蒙,即所做的贡献是天人分离思想。可这《彖》文里的意思更符合秦汉之际的时代背景,讲述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彰显神秘主义思想。

    《彖》文作者用今本《周易》里的八卦“卦象”与“阴阳”学说而生发出的一套理论,人们不但没有质疑,而且还认为是那个理。这种学问传统上也就习惯的被接受。且不说这《泰》篇里的“小往大事,吉亨”本身就不是通过画符号的象征而产生出来的文章句子。而后人则用八卦符号取象去解释《周易》里文辞,自然是阴差阳错及南辕北辙。

    《周易》原创这句话本是另有一番意思,可作《彖》文的作者是见卦画符号而按后来发展的“卦象学”与“阴阳”学说而释论这句话,本身已与《周易》里的原文意思不相符的。完全“训”出一番新理论来。这其实是叫“望画生义”的典范,一套“卦学”上的六十四卦画符号可以生生不息出很多后封建社会里的理论来。后封建社会里产生的“易学”内容无不从“六十四卦画符号”里生发出无穷的学问来,至到今天已然生生不息。这是望“画”生义的传统没有断裂的表现。今天的说什么“立体易”、“科学易”、“基因易”等,都是抱着“六十四卦画符号”而“望画生义”而已,实乃与原创《周易》一书没有什么关系了。

    有一则笑谈,可用来对比理解《易传》里一些文章所谓解释《周易》的方法。

    2009年10月27号下午,看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