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十) (第7/9页)

洞察社会,面对纷乱的世界,作者在思考着社会的重大问题,如何建立一种新秩序。作者提出的新秩序就是走结盟的道路。

    本篇的中心是讲结盟,是讲邦国之间的结盟,走和平共处道路,这与后来的王权主义是不相同的。战国时期,无论,儒,道,法皆是王权思想的奠基者,是维护王权专制思想的学说者。而《周易》哲学里没有王权专制思想,在面对周王室的衰落,而众多的诸侯国林立的时代,《周易》作者提出的政治主张是国家(诸侯国)间的友好结盟,如同现在国家间的友好邦交,这样才能避免国家间的冲突与战争的发生。这是作者进步的思想观。而本篇内容里,作者已然强调“有孚”这一价值观,如第一与第二自然段里的“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有孚”的含义前面已讲过,是《周易》里构建的一个政治理念,即“爱”的理念。因“孚”的本意是大人抚爱孩子。《说文》里说的像鸟孵卵,鸟孵卵是育子过程有着天性般的精心呵护。父母抚爱孩子也是天性般的一种母爱。《周易》作者把“孚”作为一种政治理念,无疑是让统治者对待下民要给于真心的爱护。“爱”,确实能成为人世间遵循的普世价值观。让人间充满爱,这个世界不就充满了阳光。上下有了爱,人与人有了爱,国与国之间有了爱,这个世界就变成美好的世界了吗?这就是“有孚”理念的含义。所以本篇开篇就是“有孚比之,无咎”。这是说“结盟之间建立起真诚的爱,没有害处。”跟着再次强调“有孚”,并且又用了“盈缶”来比喻。“盈”:充满。“缶”:装酒的器具。“有孚盈缶”,这是用装满美酒的缶来比喻充满着爱,结盟之间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就会使不来结盟的邦国改变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