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二十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二十二) (第10/11页)

也出现迁徒混居的情况。外来居民和脱离原来的民族迁居的人,都处在氏族组织之外,贫富分化在逐渐发展着,居民逐渐分成氏族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个等级(后两者是平民),还出现了奴隶。各部落以雅典为中心逐渐走向联合,前8世纪未,雅典国家形成。

    梭伦改革之前,氏族贵族是雅典国家的统治者,雅典城邦的贫民非但政治上无权,还时刻受到沦为债务奴隶的威胁,引起了雅典平民与旧氏族贵族的激烈斗争。公元前594年,贵族出身的梭伦被选为首席执政官。由经商致富的梭伦力图建立起一种能使各方共容的制度。梭伦因经商周游海外成为饱学之士,社会有一批靠经营工商业致富的奴隶主,他们多出身平民,有钱而无势,也对贵族统治不满,梭伦改革实际是工商业奴隶主的代表。

    梭伦改革内容第一是解除债务及由于负债而遭受的奴役,这只是针对平民。而雅典的奴隶则有外邦人充当。由于公民不再受债务奴役,城邦体制更为巩固,民主政治也发展起来,并规定公民个人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防止土地集中。第二按土地收入的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取消以前的贵族,农民,手工业者三级之分。旧贵族特权受到削弱,不能再独占政权了。使工商业奴隶主上升为统治阶级。第三是设立新的政治机构,由四部落各选100人组成四百人会议,成为公民大会的常设机构。第四包括促进工商业及内外出口贸易的法规措施。

    总之梭伦改革,改造氏族贵族统治,国家不依血缘亲属氏族集团进行的统治,而是以公民的财产分为等级,体现了工商业发展的要求。梭伦改革,把雅典引上了建立奴隶制民主政治和发展奴隶制工商业的道路。

    梭伦改革近百年后,到克利斯提尼又进行了改革,把雅典民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