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大发现》(六十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大发现》(六十六) (第3/11页)

一路图式易学的代表邵子与朱熹,为占筮与"理论"者。一路是义理易学的代表程颐,张载等。

    严格说宋代的易学理路是三路并进。一路是承王弼义理易学;一路是承象数占筮易学,也以太极图说去诠释算卦,其主要功用是风水术;一路是承《系辞》太极、阴阳,产生的如太极图说,气说(理学),被现称为的哲学。爱读小说app阅读完整内容

    无论道家的道发展出的“玄学”;也无论儒家的阴阳气说发展出的“理学”;也无论是前后封建里的天学(天命神学)思想而发展出宠大的术数以决吉凶学。但这三者有时其理论是相互影响,又是相互交叉,难以分辩。宋代的易学思想类似这种,难分难解,如邵雍与朱熹。似乎封建帝制里的"哲学"是术数的婢女。犹如欧洲中世纪“哲学是神学的婢女”那样。因中世纪欧洲,称之为黑暗时代。其哲学在那个年代,也只是成为神学的附庸,也就是所谓的“婢女”,只是作为神学的工具、注脚,因用哲学在证明上帝的存在性。

    无疑中国帝制时哲学里的阴阳,太极,天人合一,八卦,五行等学说,无疑又成术数学的"理论"基础。

    宋代又是"理学"时代,可以说易学又是理学的渊源,儒家易学里阴阳二气、太极等是理学之源泉。然宋代"理学"之"理",最终落脚到“存天理,灭人欲(心性)”。理学之理,就是天道尊卑,人伦刚常。

    总之,宋代易学(《易经》的学术)之是宠大,难以细说。

    那么,宋代易学先从何说起呢?北宋对《易》说者已不少,还是从有代表性的对《易》经(《周易》与《易传》)注释者的易学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