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四) (第4/12页)

意。而后半句的内容还是反映时代的变化无常,因为赐给象征爵位系之的绶带,而不到一日,就被三次剥夺去,这是比喻说明社会没有秩序了。

    本篇中心内容是围绕着“讼”展开的论述,在作者看来,天下发生了变化,但坚持法制不能变。依法行事才是正确的出路,才会有好的结果。这已然是给君子讲述谋略上的方法与原则,即不要堵塞渠道,又要依法争讼为原则。

    本篇是为“狱讼”而立论。在题目中,既有“立”,有“论”,已给出了一个完整的事非判断结果。而内容只不过是对立论问题展开的进一步论述。《讼》文内容是通过事例的举范,如诗之“赋”,再加上比喻,来阐述“讼”的事与非。这种方法也是《周易》文章说理的一个特色。

    《讼》里的“不利涉大川”及“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就是比喻,后句这是隐喻着政治变化无常的乱世世道。

    《讼》文里如诗的句子:

    有孚窒惕

    中吉终凶

    利见大人

    不利涉大川

    不永所事

    小有言

    不克讼

    归而逋

    其邑人

    三百户

    不克讼

    复即命

    或锡之鞶带

    终朝三褫之

    七、《周易》第七篇是《师》

    (原文)

    “()师,贞,丈人吉,无咎。

    师出以律,否臧凶。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师或舆尸,凶。师左次,无咎。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译文)

    “七、军队建设,要有经验及军事才能的指挥官统帅,吉利,不会有过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