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九) (第5/12页)

目“无妄”后面的判词是“元亨利贞”,这在《周易》六十四篇文章里出现的不多,出现这四个字,体现的是重大问题。这里也说明“无妄”是“元亨利贞”的结果,即最好不过的事情了。要理解《周易》里的文句之意,就要把握文句之后出现的“吉”,“凶”判词。笔者认为那是判定表达事理好坏的判断词。要通过给出的那些判词,来把握句子的含义。笔者称作的“判词”,在《周易》一书里出现的不少,如“贞”,“吉”,“凶”,“无咎”,“无攸利”,“吝”,“厉”,“利涉大川”,“元亨利贞”等。也许那个时候的语法修辞很不发达,就用这些词语来判断,推理,肯定,否定等句子修辞了。

    本题目内容则从正反两个方面立论“无妄”,即诚实信用才“元亨利贞”,若违背了“无妄”,也就“不利有攸往”。“无妄”是指诚实信用,即诚信之意。而《周易》里的“有孚”不是指诚信的意思,是指关爱的意思,即寓意着爱民的理念。

    “无妄往,吉。”

    “往”:指去,与“来”相对。本段意思是“抱着端正的正确思想去到某处经营是吉利的”。商人贩卖货物,都要前往某地,到远方的城邑,或某个邦国。抱着经营上的诚实信用,童叟无欺的态度,自然会受到欢迎即有利可图。

    “不耕,获;不菑,畬。则利有攸往?”

    “菑(zì资)”:初开垦的荒地。“畬(yǔ)”:熟地,良田。单从本段内容很难理解“不耕种地,而有收获;不开垦荒地,而拥有良田。”并且还是“利有攸往”。这只能是商人行为的结果,这里不是写不劳而获之事的。从本篇来看是指“系牛赶车”贸易买卖的商业行为。本段意思是“(商人)不耕种田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