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诗性智慧解读(十四) (第4/11页)

盛粗粮就行了。在那个时代王室与贵族统治者没有不迷信与重视祭祀的,以求得神灵或祖先神的保佑。而作者能有如此的进步思想,这与《周易》作者理性的认识这个世界分不开的。在对财富的积累上,作者认为不做邪恶,即正当的渠道获得的财富,是正确的。本篇通过生活事例来说明“减损”的辩证道理,而这些事例本身就是比喻的手法。而寓意当损的则损,不当损的要大力增益的道理。

    《损》文如诗的句子:

    有孚元吉

    利有攸往

    曷之用二簋

    可用享

    已事遄往

    酌损之

    利贞征凶

    弗损益之

    三人行则损一人

    一人行则得其友

    损其疾

    使遄有喜

    或益之十朋之龟

    弗克违

    弗损益之

    利有攸往

    得臣无家

    四十二、《周易》第四十二篇《益》文,为君子讲述增益防灾,惠民施爱的道理

    (原文)

    “()益,利有攸往,利涉大川。

    利用为大作,元吉,无咎。或益之十朋之龟,弗克违,永贞吉。王用享于帝,吉。益之用凶事,无咎。有孚中行,告公用圭。中行,告公从,利用为依迁国。有孚,惠心勿问,元吉。有孚,惠我德。莫益之,或击之;立心勿恒,凶。”

    (译文)

    “四十二、增益,有利于社会向前发展,并顺利地实现大业。

    利用好增益,将有大作为,是大吉祥的事情,而没有过失。若有了财富上的大积累,不苛刻,不邪恶,永守正道,才是好前景;即使君王用以祭祀天帝,没有什么不可以的。收益是用在不好的灾荒之年,没有过失。爱护百姓且居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