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大发现》(八十三) (第10/14页)
的左右铭。《孟子·万章上》:“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礼》、《周礼》书里充斥着大量的“天命”与巫术思想。《左传》里记录了占卜与筮卜决疑的例子。一切术数(无论天象、星占,龟占,筮卜八卦,八字,风水、择日等)理论无不建立在儒家天命观念之上。由“天命”到天道赏善罚恶(“因果报应”),“天命”眷顾有德的统治者,由天道类比人道,成为为政之道的认识论。到汉《春秋繁露》把天道与人道合而为一,成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巫术思维源泉。???似乎春秋人眼里的"绝地天通",在汉时又连接相通了。 并且在进入后封建(帝制)时期里,又把充塞有神巫文化的"五经"上升为帝制里意识形态里的统治地位,由此更是强化了国人的神巫迷信。 由上之论,正如张光直先生所论述的那样,中国古代是个"萨满式"("神巫")文明是个连续性不曾被中断所造成,也是有中国古代神巫文化连续性发展史路看得分明。从中国北方殷墟遗址的商代人神沟通的大量甲骨占卜遗物,和中国西南方三星堆(相当于夏代后期到商代)祭祀遗物,其有大量的祭祀品,更有通天神树,这均是古代文明初期的"神巫"文化表现。特别祭礼礼器是祭祀仪式中,人与神鬼交流的一种媒介之物。 到西周时期,周公还在大量运用龟占,占卜人事吉凶,这是《尚书》里的属“西周书”对巫术行为的记载描写。 《周书·洪范》“七,稽疑:择建立卜筮人,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五,占用二,衍忒。立时人作卜筮。三人占,则从二人之言。汝则有大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