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哲学解读_《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三)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周易集解》易说批判(三) (第7/10页)

龙,只大不小一条虫。”这不正是《乾》文里“或跃,在渊,无咎”的诠释么?

    从“潜龙勿用”到“群龙无首吉”,这是《乾》文的内容。其主要是用龙来喻事理。《乾》篇内容若按段落来分,那么“潜龙勿用”就是本篇内容里的第一自然段。“潜龙勿用”是寓意君子在功德不到,就不要轻举妄动。这是在讲政治上的谋略,是为君子讲政治谋略。即为有国有家者讲述统治术。

    《乾》文第二自然段“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这里前半段内容是比喻,而后半段内容是引申(或类同“兴”)出的道理。“龙”出现了,出现在哪里呢?“在田”,田就是田地,土地。西周时期是分封制,拿什么分封呢?是要拿地盘来封的。有国有家的诸侯,大夫是拥有封地的。这“见龙在田”是借喻,是说君子拥有了地盘,有了立足的基础。而“利见大人”是指一个“君子”的人物出现了。本段用潜伏的龙到出头的时机,比喻君子具备施展才能的条件了,所以一个“大人”也就造就出现了。

    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是:“君子终日乾乾,厉,无咎。”这一段正是本篇的中心要点。其意是“君子终日保持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这是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还要时刻保持警惕,反躬自省,这样做就没有害咎”。《周易》一书就是为所处时代的“君子”(有国有家的受周王分封的血统贵族)们讲述的修身齐家与治国道理。这里正是为君子讲述了在政治仕途时刻警惕小心免遭祸患的道理。这正是王权分封制下里的儒学思想,只努力进取是不够多,还要居安思危,因为王权者的天下,为官者是充满着危险的,后封建社会里更是如此。西周是官僚制社会走向成熟的时代,《周易》作者看到了家天下里的政治风险。《诗》里不是已有很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