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31章 (第1/3页)
所以,让他现在就否定皇权的正当性,是不太现实的。 他可以偷换概念,将上天之天,换成百姓为天,却不能直接喊出“为人民服务”这样超前的口号。 杨俊感觉到了其中的错位,直接提出了问题。杨彪却更加敏锐,知道这个问题前后牵涉到皇权,不能轻易下结论,及时阻止,建议交给太学先做学理上的讨论,无疑是老成之言。 他没有直接反对,当场喝斥杨俊,本身就说明他的思想有所动摇,不再坚信君权神授的观点。 否则,这样的问题根本连讨论都没有必要。 —— 看完了邯郸,刘协又看了其他四个县。 这四个县的政绩没有邯郸好,但恢复的情况也不错。他们对诸葛亮有羡慕之情,却谈不上嫉妒。 这和诸葛亮共同发展,利益均沾的思路分不开。 邯郸不仅是赵国实力最强的县,还是郡治所在,其他诸县的官吏到郡里来办事,诸葛亮都会安排人接待,不仅请他们吃饭,还和他们合作。 邯郸往来客商多,需要大量的粮食、蔬菜及酒rou等物资,诸葛亮并没有将这些机会全部留给邯郸县的人,而是根据实际情况,分包给不同的县,让他们也能从中获取一定的利益。 就连商贾需要的劳动力,他都分了不少机会给其他县。 简而言之,诸葛亮虽然只是一个邯郸令,却是站在赵相的高度考虑问题。这不仅减轻了杨俊的压力,也让各县对邯郸的繁荣乐见其成。 杨俊一方面清楚诸葛亮的成就不会止步于邯郸令,另一方面也佩服诸葛亮的能力,觉得自己做也未必能做得更好,加上诸葛亮也会做人,凡事都先与他商量,他也就乐得坐享其成。 刘协对此早有准备,一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