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52章 (第2/3页)
选拔。如果不愿意,那就算了,朝廷不强人所难,可以相忘于江湖。” 第九百四十一章 分而治之 荀彧心中一紧。 天子看似说家常,其实话里有话。 他的意思很清楚,荀氏子弟愿意为朝廷效力,那就和其他人一样参加选拔。如果不愿意,那就相忘于江湖。 “相忘于江湖”是庄子里面的话,本意是互不相识,各不打扰,获得真正的自由。 虽说儒家也有隐逸之士,但是要让儒门像道门一样,与朝廷相忘于江湖,那是不可能的。 说得好听是相忘于江湖,说得不好听,不就是党锢? 天子这是什么意思? 是希望荀氏子弟踊跃参选,还是希望荀氏与朝廷保持一定的距离,以免势力过大,打破朝堂上的平衡? 荀彧迅速权衡了利弊,躬身说道:“陛下旨意,臣稍后便向汝颍子弟传达。” 刘协笑了。 荀彧这是棉里藏针啊。我说荀氏子弟,他直接把范围扩展为汝颍子弟。 不过这样也好,省得我再多一嘴。 审配走投无路,选择了投降,对绝大多数人来说,都是好事。可是对他来说,这却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麻烦。 城里的冀州人限于俘虏的身份,暂时没有入仕的希望,可是汝颍人怎么办? 他们人数太多了,一旦入朝,必然打破现有的平衡。 还是在豫州没有彻底度田的情况下。 这必须会产生一个不好的印象。不度田也没关系,不影响入仕。接下来再想在中原度田,只怕难度会更大。 刘协极想出的办法,就是提前改革选官制度。 改举荐为考试。 举荐只适用于熟人政治,极易形成结党——考试并不能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