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22章 (第3/3页)
踏勘漠北形势,为守边提供参考。于过去而言,我是寻找失落的华夏子民,引领他们重回文明。” 张昭一愣,眼神专注起来。“失落的华夏子民?” 周瑜便将在漠北看到的部落说了一遍。 虽然他没有一口咬定那些人就是商朝遗民,但他提出的证据已经足够张昭向那个方向联想。 儒家本来也不以逻辑严密著称,牵强附会才是习惯。 听说真有商朝遗民流落漠北,张昭心动了。 仔细说起来,儒门的起源与商有很大关系,孔子本人就是商朝遗民,始祖是圣王之一的商汤。 “这么说来,公瑾此行倒是功德无量。” 周瑜苦笑着摇摇头。“可惜我学问粗浅,对训诂之学更是一窍不通。虽然觉得那些部落的语言近乎古音,却没有分辨的能力。若是有精通训诂的大儒随行,或许能从他们口中听到连山、归藏的原文。” “连山、归藏?”张昭大惊失色。 “我猜的。”周瑜笑道:“那些部落没有书籍,也没有读书人,只有口耳相传的故事,记得这些故事的就是族里的巫师。他们用卜筮来预测吉凶,看起来和古易有些相似。” 张昭眼珠转了转,连连点头。“极有可能,极有可能。若能使连山、归藏重现于世,这可是儒门的祥瑞啊。公瑾,你下次再去当在什么时候?” “过年之后吧。”周瑜说道:“乘船北行最方便,只是路途长一些,至少三个月才能到,一来一去至少一年。” “这个无妨,这个无妨。苏武在北海牧羊还用了十九年呢。若能找到连山、归藏,就算在漠北住十年也是值的。” 第九百九十八章 顺水推舟 见张昭如此激动,孙策瞅瞅周瑜,欲言又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