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174章 (第3/3页)
汝颍多才俊,这一点是确凿无疑的。以前以经学入仕时如此,将来以实学入仕时依然如此。三五年后,教化初见成效,情况或许会有所改观,现在汝颍依然是人才最多的地方。陛下欲兴太平,可以教化之,却不能排斥之。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陛下奄有天下,当有包容天下之胸怀。” 刘协瞥了杨彪一眼。“我对汝颍人有偏见吗?” “陛下心里有没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能让人觉得陛下有。” 第九百五十九章 老臣出手 刘协挠了挠头。 他的确对汝颍人有警惕,特别是收复邺城之后。 审配最后怂了,没拉着城里的汝颍人陪葬,随后汝颍人就凭借着雄厚的人脉纷纷入仕,他想阻止都来不及。要说心里没点想法,那肯定不是实情。 但他自问还是很克制的,怎么就被人看出来了呢? 这话从杨彪嘴里说出来,自然不是一句玩笑,更不能当作耳边风,不当回事。 “杨公觉得这个建议如何?” “臣以为大体可行,不妨先在冀州推行。” 刘协立刻听出杨彪的言外之意。“只是冀州?” 冀州刚开始普及教育,可供选择的人并不多。刘协更在乎的其实是并州、凉州以及关中这些已经推广教育几年,积累了一些可用人才的地方。 “冀州强制推行,其他州郡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施行。”杨彪耐心地劝说道:“冀州百废待业,未必有多少百姓愿意让子弟读书。有了这选官制度,他们更愿意接受朝廷教化。其他州郡见行之有效,必然跟进,不然则百姓生怨,过在太守、县令。若是朝廷强制推行,若有不便,则怨在朝廷。” 刘协听懂了杨彪的意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