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171章 (第1/3页)
纯粹的儒家只存在想象之中,是不切实际的乌托邦,根本不可能成功。 王莽已经做过示范,就算张昭能吸取王莽的教训,又有杨彪等人协助,他们理解的儒家德政也不可能成功。 既然如此,何不给你们一个实践的机会,让你们碰得头破血流。 这可比写多少文章辩论都有用。 第九百五十六章 责无旁贷 渤海的事,三言两语就说完了,搞得杨彪措手不及。 他原本以为要花很多口舌,为此还打了腹稿,结果都没用上。 但这只是开胃菜,刘协随即又提出了一个方案。 在冀州推行考试,代替荐举制。 原因也很简单,冀州大半人才被审配等人连累,不是被流放海外,就是避嫌离职,新任太守、县令都不太熟悉情况,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才。为了公平起见,采用考试制度,一视同仁,或许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而且刘协打算由朝廷统一安排考试,尽可能的避免作弊。 冀州有印坊,使用统一试卷并不是什么难事。 杨彪听完,沉吟半晌,问了一个问题。“考试合格之后,由谁来决定选聘与否?” “按照成绩,择优录取。” “陛下,是不是有些cao之过急了?” 刘协早有准备,反问道:“还有比这更好的机会吗?” 杨彪沉默。 过了片刻,刘协又道:“朝廷推行教化,虽说并非所有人读书都是为了做官,可若是读了书,依然还是要依附师门、权贵才能出仕,教化还有意义吗?这官,是朝廷的官,还是士大夫私相授予的官?” 杨彪苦笑。“陛下,臣虽出自四世三公的弘农杨氏,却不赞成这种化公为私的做法。臣只是担心cao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