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_第1118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18章 (第2/3页)

袁绍的谋划中,渤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刘协本人在转为陈留王之前,就曾被封为渤海王。袁绍出逃,又直奔渤海,自然是因为有人在渤海接应,而渤海又有相当根基。

    只是这些猜测暂时无法查证,也许将来也没有机会查证了。

    蔡琰关于杨璇的故事也许是听来的,但她的意思却很明确。

    她不希望追究太广,涉及到苑珪的举主。

    他也没这个意思,只是吓唬吓唬苑珪而已。

    说实话,荐举不实这样的事太多了,真要追旧账,绝不是一两个人的事,很可能会涉及大半二千石以上的官员。

    毕竟“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这样的事早就不是秘密。

    刘协召蔡琰的目的只有一个,写一篇文章,表明朝廷的态度。

    朝廷愿与士大夫共天下,但也不反对士大夫们耕读自娱。郡国举孝廉、州举茂才、公府辟除都是为国选才的措施,不应该成为某些人邀名的手段。

    有意出仕的再举荐、辟除,不想出仕的就不用举荐了,浪费名额,也浪费人力、物力。

    将机会让给愿意为国效力的人吧。

    再有被举荐的人不愿出仕,不仅要追究被举荐的人,终身不得任命。更要追究举主,以渎职论处,严重者同样终身不得任用。

    蔡琰听了,心中不安。

    天子说得轻描淡写,她却清楚这背后的厉害之处。

    士大夫为什么和外戚、宦官过不去?理念不同固然是一方面,争夺有限的仕途机会才是最现实的原因。官职就那么多,想做官的人却数不清,宦官离皇权更近,利用皇帝的信任,抢夺原本属于士大夫的机会,这才是士大夫视宦官为眼中钉的根本原因。

    现在天子取消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