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道天下_第1168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68章 (第2/3页)

立刻做出评价,转头问杨俊的意见。

    杨俊也很直接,对刘协说道,这样的安排对邯郸是合适的,对赵国来说却不太可能。不是每个县城都像邯郸一样占据交道干道,有着发展工商和服务业的良好条件。

    况且按照这个思路,邯郸需要大量的粮食,本地根本无法满足,必然要向其他的县购。粮价将因此大涨,各县的物价也将水涨船高,普通百姓的生活必然受到影响。

    不出意外的话,邯郸会富,但周边的县却会变穷,财富会像水流一样,汇聚到邯郸。

    刘协又问诸葛亮,你打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诸葛亮早有准备,不慌不忙的说道:“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由各县发放一些路传,让百姓可以到邯郸来干活挣钱。二是根据各县的具体条件,集中建一些工坊,吸引相应客商到当地去采购。集中建工坊,不仅可以形成规模,还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打造出更好的产品,赚到更多的利润。”

    第九百五十四章 新旧之间

    杨俊听完,不由得打量了诸葛亮两眼。

    他意识到自己可能低估了诸葛亮。

    诸葛亮不仅是手段狠厉,而且很聪明。他考虑到的问题,诸葛亮早就考虑到了,而且有了成熟的解决方案。

    仅从解决方案来看,诸葛亮就不仅仅是邯郸令,他是将整个赵国当成一个整体来考虑。

    换句话说,诸葛亮是以赵相的高度提出的方案。

    这让他佩服的同时,又有些说不出的别扭。

    你把我的事都做了,还要我做什么?

    但是去除个人情绪的干扰后,他又不得不承认,诸葛亮的这个方案很高明。

    尤其是根据各县的条件,集中建设工坊这一点,是很少有人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