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220章 (第3/3页)
有了共同的经历,才能共情,将来被人批评的时候,也有人能够发声。 “我给你推荐一个人。” “请陛下直言。” “鲁国孔融。”刘协说道:“他学问渊博,聪明过人,又能见微知著。若能随你北行,一定能有所发现。” 周瑜想了想。“孔融学问虽好,但年近花甲,怕是……” “他身体很好,能日行千里,年纪不是问题。” 周瑜一时搞不清楚状况,没敢多说,只得答应与孔融联络。 两人说完,刘协让周瑜找时间去一趟兰台,将沿途见闻详细转述给蔡琰,以便留下记录。至于怎么记,是周瑜直接写,还是蔡琰安排人记录,由他们商量着办。 现在已经是暮秋,今年再出行的可能性不大,利用这个时间总结一下,为一下步出征做好准备,是个不错的机会。 —— 孙策就在一旁等着,见周瑜见驾完毕,立刻迎了上来。 “公瑾,如何?” “侥幸,天子还算满意。”周瑜说道,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他还给我出了个主意,让我带一些儒生去漠北,研究那些蛮夷的语言。” “那是为教化做准备。”孙策在行在待了一段时间,对天子的理念有了更深的把握,一下子就猜到了天子的用意。 “应该是吧,他还推荐了一个人。” “谁这么大名气,居然能得到天子的推荐?” “鲁国孔融。” “……”孙策一时语塞,神情有些古怪。 周瑜立刻发现了,追问道:“孔融怎么了?” “孔融……”孙策沉吟片刻,拉着周瑜走得远了些,这才将孔融提议重修《孝桓帝纪》惹了众怒,连夜从长安逃到渤海的事说了一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