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447 封神非我意,只想拍电影 (第2/5页)
不过同样的,好赖话依旧是有的。 《流行歌手给名著配乐?这是毁经典!》 《Joey和恩雅因为指环王结缘,期待来自灵魂的音乐。》 总之老美就是这样,乱七八糟,各种声音都有。 好在华纳在媒体方面又不小的话语权,手段也不缺,所以接下来该怎么维护江炎的形象,他们自有计划。 而和老美繁杂的舆论不同的是。 大本营亚洲的舆论就比较统一了。 东亚、东南亚虽然各有龌龊,但亚洲人冲出亚洲这件事,再怎么说都是亚洲人的骄傲。 当然也有酸溜溜的,比如高丽霓虹湾湾某些媒体。 但在货真价实的奖项面前,再多的话也显得苍白。 虽然江炎不是亚洲第一个拿格莱美的,甚至在国内都不是唯一一个。 1989年,中国音乐人苏聪和另两位日本、美国音乐人,靠着共同创作的电影《末代皇帝》原声音乐分获格莱美“最佳视觉媒体原声奖”。 1999年,中国歌手杭天琪拿下了格莱美的“终身艺术成就奖”。 不过这个奖项并不是格莱美组委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而是格莱美的主持单位为了开拓亚洲市场搞的一个奖项,含金量和正版有差距。 此外虽然依旧非常优秀的音乐人获奖,但是奖项含金量方面,肯定是逊色于江炎刚刚获得的“最佳新人”和“最佳流行歌曲”的。 特别是“最佳新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