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06章 惨痛 (第3/4页)
,局势已经难以挽回之时,担任前线指挥的陈上将和白上将都向校长建议撤出上海,但校长却是仍寄希望于国联出面调停,要在上海战场坚持,让外国人看到中国抵抗的决心。 这已经看出校长当时的心态已经失衡,对于国际形式和日本人的野心没有了理智的判断。 而几天后,日军两个师团从金山卫一带登陆,从战略上形成了对中国军队的包围态势。 此时形势已经非常危急,几十万士兵的生命危在旦夕。 前线众多指挥官再次向校长提出撤退的建议。 但校长仍然沉浸在等待国联调停的幻想中不可自拔,迟迟不下达撤退的命令。白白耽误了宝贵的三天时间。 等到他突然醒悟过来,下达撤退命令的时候,为时已晚。 由于撤退命令下达突然,各部队之间的撤退路线根本来不及协调。 车辆和人员都挤在一条公路上,部队已经完全混乱,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头上有日军飞机轰炸扫射,身后有日军坦克大炮轰击,最后撤退变成了惨不忍睹的大溃退。 期间只有个别部队组织反击,但在全军争相逃命的情况下,于事无补。 中国军队在撤退过程中的伤亡非常惨重,甚至后世的很多专家认为,大溃退中损失的部队,已经超过三个月与日军血战的损失。 也就是说,中国最精锐的十几万部队、十几万从淞沪会战的尸山血海中存活下来的百战老兵,没有牺牲在与日军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