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62章 炮战 (第1/4页)
果然如老炮筒预测的那样,其中一个被击倒士兵背着的炮弹被鬼子榴弹引爆了,此时他们2人倒下的地方除了一地的碎石,根本就见不到2人身上的任何肢体残骸。 只有近距离观察才会发现,这片地上的每一块石头上都沾满了血迹和碎rou。 两颗3.7公斤高爆弹的爆炸气浪直接将2具血rou之躯撕成了碎片。 这就是小鬼子掷弹筒的厉害之处,别看它的榴弹威力不大,但是发射速度实在太快,如果掌握在一个训练有素的老兵手里,3发之内击中目标是属于基本cao作,而按照掷弹筒每分钟30发的射速,也就是基本能保证在6秒之内命中目标。 在战斗中,6秒钟的时间对于重机枪这种动辄几十公斤重量的武器来说,根本来不及做任何有效的躲避,只能完全靠防御工事的坚固来硬抗。 而民国时期的中国,由于工业水平所限,就连水泥这种最基础的建筑材料都要靠进口,更不要说什么钢筋钢板,防御工事能有多坚固? 因此,在中国军队普遍缺乏火炮压制的状况下,鬼子掷弹筒在中国战场上的作用就被无限放大,远远超过了鬼子各种机枪的威胁。 可以这样说,小鬼子一个中队的单兵装备其实并不比当时中央军德械师的装备好多少,但即使是最精锐的德械师一个营近500人,在重机枪和轻机枪都占据优势的情况下,野战中也不见得能打赢一个日军中队180余人。 刨除战术和单兵素质等方面的原因,还有一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