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之我是弘光帝_162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24. (第2/4页)

不少了。

    只是不给也不成,因为朱由崧准备废除优免制度,那么怎么体现士人的优越性呢,就只能给予必要的钱粮补贴了!

    没错,有些人并不看中官府给秀才的钱粮补贴,他们参与科举考试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优免,但大部分的秀才都是穷秀才,完全是可以接受用廪饩换优免的,唯一的问题是,朝廷给的太少的话,少不得要怪话连天了。

    朱由崧想了想,问钱谦益道:“秀才、举人的优免怎么算的?”

    钱谦益回答道:“根据万历十四年的规定,教官、举人、监生、秀才免丁二人,或免田四十亩,免丁与免田只能选择其一,不能同时选择!"

    以《万历常熟县私志》在《徭田》项下注明为例:"徭田(里):徭里以亩计,每田一亩,均徭银六厘四毫零,里中(甲)银三厘二毫零。优免圆(原)役:止免均徭,不免里甲。"

    那么免田四十亩就是40*0.0064=0.256两,但免田有地方特性,某地的田赋平均值高,享受免田时免交的税赋就高,某地的平均田赋低,那么免田时免交的税赋也就是少。

    相比免田来说,免丁就数字上来看,不太合算,因为免一丁,只减免0.013两换句话说免二丁要比免田四十亩,要多缴了九倍还多的银子,并且这个差距随着三加征,进一步的扩大了!

    那么,为什么会有人选择免丁,而不是干脆都选免田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