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之我是弘光帝_169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90. (第3/4页)

与市政府广场之间有小型人工河道分割,施琅部为什么不顶在河岸边及连接桥梁处进行抵抗,非要躲在荷式建筑内部进行防御呢?

    其实答案很简单,要知道明军“陆师”炮兵还没有开火,尚且不能压制荷军布设在巴达维亚城堡南面的火炮,如果施琅部直接顶在几乎没什么遮挡的人工河河岸边及连接市政府广场与红毛区之间的桥梁处的话,一旦巴达维亚南城的荷军炮兵开火,则施琅部一定会蒙受很大损失的;而躲在荷式建筑虽然也不能完全抵御荷军的炮击,但毕竟是石头建的,多少能提供一些必要的保护;所以,施琅才会把部队部署在荷式建筑之内。

    当然,施琅也清楚,这些荷式建筑不能提供足够的保障,所以,之前就在街道上建设了不少街垒,以便在据守的荷式建筑被荷军炮火摧毁后,还有可以依托守备的地方----由于视线的关系,巴达维亚南城城头上是看不见街道深处,被两侧建筑遮蔽的街垒的,既然看不见,自然也就没办法予以直瞄打击了,而用间接炮击的办法,又因为街道两侧建筑距离非常近,故而效果也不会太好了。

    但战斗打响后,施琅发现自己算中开头,却没完全算中结尾!

    之所以说施琅算中了开头,是因为,荷军的确从巴达维亚南城向红毛区开炮了,炮火不但直接摧毁了明军架设在连接广场与居民区之间桥梁上的障碍物,还打垮了几座比邻人工河的荷式建筑,将驻守在其中的施琅所部驱赶了出来。

    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