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022.黄蜚 (第1/4页)
崇祯十七年三月二十九日,北京失守的消息传到了江苏淮安,淮安巡抚路振飞随即向南京通报了这一情况,但值得注意的是,路振飞并未向朱由崧等南逃宗室通报北京失陷的消息,很显然,路振飞等人还幻想崇祯皇帝或太子朱慈烺能逃出北京,逃往南京。 说起来,由于南京在明朝初年是整个明帝国的首都,所以明廷于永乐年间迁都北京以后,南京作为留都----永乐朝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南京依旧是明帝国的首都,北京只是皇帝所在的行在而已----依旧保留了六部、都察院等一整套与北京相对应的中央机构。m. 这种两京制度的特点是:皇帝和内阁大学士等决策人物都在北京,北京的六部等衙门是名副其实的中央权力机构;南京各衙门多为虚衔,公务清闲,任职官员被称为“吏隐”,但地位一般不低于北京相对应的衙门官员。 更值得关注的是,在绝大多数都是养老官员的情况下,南京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南京守备太监和提督南京军务勋臣依旧掌握有一定的实权。 因此在李自成部兵临北京城下,北方消息就此断绝后,南京兵部尚书史可法便于当年四月初一,领衔发布了“号召天下臣民起义勤王捐赀急事”的南都公檄。 在这份檄文中提到“南北之耗莫通,河山之险尽失”之类的“宗社危情”,籍此说明了,南京方面已经做好了最坏的准备,只是由于具体情况还不清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