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之我是弘光帝_1617.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617. (第3/4页)

0人的---来说若按正俸两倍发放的话,每年总计发放的养廉银应该在330万两上下;等到全国文官总数达到38000人左右时,粮价应该会进一步下跌,届时一年的养廉银支出也就500万两上下。

    阮大铖扯了扯嘴角:“王阁老,眼下虽然只有小四万名文武,可一年以后呢?三年以后呢?总得考虑的长远一点吧!另外,您刚才说的还只是养廉银,养老银还没算进去呢!"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国家也是一样,也许40000名文武是不需要400万养廉银、养老银的,但到了60000 文武的时代,只怕是600万两都不够发养廉银、养老银的。

    王铎沉默了,倒是马士英一锤定音道:“现在就按四百万两养廉银、养老银算,至于日后的事,日后再说!”

    孙传庭叹了口气:“就是现在,还缺三百五十万两呢,这个数怎么解决!"

    众人的目光落到户科头上,户科众人却闭目养神,不为所动,最终还是马士英决定道:“商税加征四倍,冶课加征三倍、茶课加一倍吧!"请下载小说app爱读app阅读最新内容

    按照马士英的算法,可以解决约70万两的经费,但即便减去这70万两,还差280万呢,所以,户部左侍郎夏万亨一咬牙:“要不,在盐课上动动脑筋?”

    "不可以!"王应熊断然否定道。"商税或许还能说是只针对士绅,盐课可是针对天下百姓的,到时候岂不是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