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491. (第3/4页)
15米的军堡一就近控制隘口,并在比邻的东山上布置有一座周长200米的军城及若干烽燧方便守备。 而现在,已经从虎贲师手中接过防守重任的腾骧师左厢旅第三团则以麾下1名哨长统帅2个队86名官兵及紧急招募的应县义勇并170人负责守备军城、军堡和烽燧······ 看着被打退回去的蒙古兵,负责守备西堡的队长李梁不解的问哨长罗省道:“哨长,咱们为什么不在分水岭那边阻击鞑子呢?” 李梁在从虎贲师手中接过防务时就得知,整条壶峪沟是没有险要处可供守备的,但分水岭以南的前壶峪沟却是要比壶峪沟险要得多,更容易守备的,所以,他一直有些疑惑:“当初虎贲师不守,是因为他们兵力更加不足,我们好歹有八十多战兵、一百七十个辅兵,为什么不尝试顶在分水岭呢?” 京营在朱由崧的安排下,有意识的是接受的另一时空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军事教育,因此在战斗地形选择上是不同于过去的军队的,所以,某些过去军队认为不可能坚守的地方,才更容易发挥京营的战力。 罗省摇头道:“真要把兵布置在分水岭一线,当然能挡住从前壶峪沟进攻的鞑子,但万一鞑子从前马峪沟方向迂回,就有可能绕到我们身后的,所以为了保守起见,还是守口最为安全。” 李梁不服气道:“我们也是通过征召的义勇兵才知道经由前马峪沟、石板沟能绕到分水岭后的,鞑子初来乍到,又怎么可能知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