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04. (第2/4页)
速度非要十多天才能抵达,但事实上,朱由崧一行人只要到了怀庆城东四十里的运粮河渡口,就能坐上漕船,然后沿运粮河-卫河北上,就能相对快速的抵达卫辉了。 那么朱由崧为什么不直接逃亡淮安,非要按照另一时空的历史轨迹逃往卫辉呢? 原因很简单,因此路程太远了,且一路没有可供补给的地方----各地州县现在看到外军来,绝对是闭门不纳的,沿途村寨也多半十室九空了----谁知道,走到半道上,会不会出现什么岔子呢? 所以,在欲速不达的情况下,朱由崧就只能一程一程的向淮安前进,这就恰好与另一时空中那位弘光皇帝走过的逃难之路一致了。 啥?朱由崧既不缺海外送来的粮食,又不缺黄河船队的运力,为什么不沿途安排黄河船队接送和中途补给呢? 首先,朱由崧是因为闯军探马出现在怀庆府外,而“受了惊吓”,这才逃亡卫辉的,所以怎么可能冒着被过了黄河的闯军抓住的威胁,向黄河边逃去呢? 这不合乎逻辑嘛! 其次,杨家虽然是黄河上的大豪,与沿线方面都有关系,但现在是什么时候,财帛或许不会动人心,粮食却一定会引来贪婪者,谁能担保杨家的面子在粮食诱惑下还能留下几分呢? 这万一引来了大股流民和土寇的进攻,只怕是区区500高部护卫和明里暗里的150名路通骑师也照顾不周全的。 更不要说,朱由崧本身还担心高部有变,所以,东行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