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587.《富之教之,本固邦宁》 (第2/4页)
”,《荀子卷十九·大略篇第二十七》也有“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的说法,《汉书·食货志》深刻为“食足货通,然后国实民富,而教化成”;说白了,就是富裕了什么都好吧,而在今次考试中,则是朱由崧在问更定税制的理论依据。 而“本固邦宁”出自《尚书·五子之歌》中“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一句,孔安国在《尚书传》解释为“言人君当固民以安国”;当然,孔安国搞的《古文尚书》一直受到质疑,认为是伪书,但截止到朱由崧当政,这并非是士林公认,所以朱由崧用《古文尚书》出题,并非是不可以的。 将“富之教之、本固邦宁”联系在一起,就是向世人宣告德化并不是国家发展的唯一支柱,求富、重教并举才是国家安定的基石,进而引申为,国家要变法求富,请贡士们给出理论上可以让世人接受的解释。 由于自己加量了,所以朱由崧阅读的速度很快,可以说一目十行,在这种速度下,又是没有句读之分的文章----目前翰林院和国子监已经根据朱由崧的旨意,要求庶吉士和监生使用句读来分割文章了,但要改变整个士林的习惯,还要一段较长的时间----肯定不可能看的很详细,所以,朱由崧只能看重点,觉得某句写的好,就做个标记,然后递给孙传庭和张国维看,通篇没有亮点,就直接放弃,饶是如此,粗看一遍,也花了大半个时辰。 等粗粗看完后,朱由崧把不喜欢的文章退了回去,然后清点了一下留在手中的考卷数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