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分卷阅读245 (第3/4页)
如胡氏的父亲当真对张氏有猥亵之举,为何会隐忍三年才下手?又假设说,如果他不是第一次猥亵张氏了,那么前面张氏就是默许的,为何又会突然反抗呢?” 翁县令被他绕得有点晕,半晌才听明白:“如此说来,这确实是个可疑之处。” 他方才只是因为发现线索关联而兴奋起来,被唐泛这一提醒,立马也想到不少疑点。 “若胡父猥亵张氏,那就说明他是个好色之人,可大人,您看,这里头又说,胡氏的父亲,自从胡氏的母亲早逝之后,便没有续弦,这明显是自相矛盾了。” “胡家当年家境殷实,想续弦也好,纳妾也罢,不是没有那个条件的,胡父既然不娶不纳,那就说明他对胡母念念不忘,且并不好女色,既然如此,他又怎会饥不择食地去对张氏下手呢?难不成那张氏生得比杨贵妃还美?” 唐泛激赏地点点头:“不错,正是这个道理!” 他又叹道:“案子疑点这么多,也不知道当初到底是怎么断,竟然还能断成铁案!” 明代规定,重大死刑案件不能由地方官府自行决定,在地方定案之后,还要上交京城,由刑部裁定,再由御前过目,通过内阁下发,最后才能确定。 虽然冤假错案依旧是难免的,但是有了这些层层上报的程序的保障,起码也在最大程度上防止了这种事情的发生。 翁县令翻查了一下日期,小声道:“这桩案子是景泰七年由大名府定案的,刑部批文下来是隔年,也就是天顺元年。” 听到这个日期,唐泛也沉默下来。 天顺元年,京城发生了一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