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之文豪崛起_825【安排】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825【安排】 (第5/6页)

量路费,同时也联系红十字会等慈善组织予以扶助。

    在战争爆发前,南京的常住人口是101.5万,而到南京陷落的时候,已经只剩下50万了,能走的早就提前走了。

    那些不愿走的南京市民,大致分为五类:

    一是奉命留下的。比如划拨给国际安全区的警察,比如国党和共党特务,又比如学校、医院和机关单位的留守职工。

    二是自愿留下的。比如世界红卍子会的副会长许传音博士、协管金陵女大难民营的程瑞芳女士,他们都自愿留下来救助难民。

    三是难舍故土的。谁都料不到日本会搞大屠杀,好多平民百姓辛苦半辈子,终于打拼出一点家业,比如店面、比如房产、比如土地。让他们丢下这些产业,背井离乡朝着未知的远方前进,他们很难下定决心。

    四是难以成行的。这些人生活比较贫困,大撤离期间车费昂贵,交通工具难寻,只能靠步行一点点前进。太辛苦了,而且生活没有保障,他们都不愿走。

    五是亲日派。这些人仗着跟日本人有联系,或有生意来往,或直接当汉jianian,还以为日寇来了就能升官发财,结果好多都稀里糊涂死在大屠杀当中。.ZWwx.ORG

    历史上,南京宪兵挨家挨户动员撤离,耗尽唇舌之力,也无法劝动那些市民离开。

    周赫煊又能有什么办法?

    就算到处宣传日寇要搞大屠杀,那也得有人相信啊!

    周赫煊唯一能做的,就是给可靠之人留下一笔捐款,给生活困难的难民提供帮助,让那些想走而没有能力走的人得以保命。比如这种情况,宪兵怎么劝说都不走的一户人家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