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九十章 欲破巨浪乘长风(六) (第2/5页)
“父皇,”朱慈烺见崇祯纠结不定,连忙趁热打铁道,“如今这局面,恐怕非得陛下亲征方可振奋人心。然而京畿重地,实我家根本所在,须臾离不开父皇。朝臣之中,即便丁启睿、侯恂之辈都不堪此任,除了儿臣领兵前往,更有何人?” 若是早两年太子敢这么说,难免被冠上一顶狂悖的帽子。经历了京师防疫之后,崇祯意外地发现自己儿子虽然不是天才,却是个不错的帅才,防疫非但没花费多少帑金,而且还赚足了养人的经费,甚至还固结了京师民心。 ——或许儿子这么说,未必不是因为胸有成竹。 崇祯心中暗道。 “你算得上是聪明早慧,但这行军打仗之事,岂是儿戏?”崇祯板起脸,并不肯立时答应。 论说起来,华夏一直进入现代化国家之后,对天才的定义方才广泛起来。在“独尊儒术”的时代,只有骆宾王、王粲那样小小年纪能够作诗行文的人才算天才。 放在国朝,张居正十二岁中秀才,被称作“神童”,又被湖广巡抚顾璘视作“治世之异才”,十六岁中举人,二十三岁中进士……即便如此也挨不上“天才”这一评价,就是因为在诗文文采上拖了后腿。 朱慈烺初到贵境,没有摸透这个潜规则。虽然很努力,但仍旧不被人视作天才而得到信服。甚至因为表现出来的“聪明”,让人联想到了先帝天启,着实让崇祯担心了许久。 话说到天启,他若是晚生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