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鳞开_四三章 生涯岂料承优诏(二)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三章 生涯岂料承优诏(二) (第5/6页)

若我以拳拳之心待莘莘百姓,百姓必以国士报我,故而有仁者无敌之说。”

    崇祯默然不语,殿堂上一时冷寂下来。

    崇祯皇帝自幼与天启一道读书,当时的日讲官是孙承宗,是中了三鼎甲的榜眼。其他儒臣也无不是饱学之士。被这些人教育出来的崇祯,似文人更过于帝王。他非但对经学感兴趣,而且还经常自己写一些经学论文,乃至以制艺八股为娱乐。

    就是这种“考着玩”的水准也绝对不低,常为外臣乐道。

    这简直就是一个活脱脱的文艺青年,岂是九五之尊应该做的?

    汉宣帝训元帝曰:“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

    这话可谓一语中的。

    朱慈烺觉得崇祯的教育有问题,正是因为崇祯过于重视德教。虽然大兴逆案、殿陛用刑,看起来十分霸气,但他本质还是一个儒门圣徒,甚至有些道德洁癖。当他发现自己引以为同类的士大夫纷纷背叛,其中惶恐和忿恨是可以想见的。

    只是十七年皇帝做下来,对这世事的认识也终于不再如同年轻时那么肤浅,理想主义者的文艺之心也在岁月风霜之中被消磨殆尽,崇祯终于发现儿子像自己并不是一件国家幸事。

    “太子还是过于仁善了。”崇祯帝沉默良久,终于吐口道。

    这话也像是在自我反省,远比之前那些罪己诏更为深刻的反省。

    “只是感化,终究难以成事。”皇帝又道。

    “父皇若是不信,”朱慈烺信心满满道,“儿臣愿与父皇定约,一个月内,京师权贵、豪商,必然会更加慷慨解囊,资助防疫。”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