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六七零 东邻夜宴歌尚齐(5) (第2/5页)
这般存了如此之深的成见,朝鲜何日才能与我中国彻底融为一体?罢了,你们陆军参谋总部自己拿方案出来,反正每年的新兵就这么多,北伐是绝对不能放缓的。” 北伐打的是物资和后勤,国库在这上面流水一般的洒钞票下去,开始的确让朝中文臣难以接受。尤其黄淮方面的拨款都因此受到了影响,内阁更加认为这是劳民伤财的错误决策。然而在隆景二年年中之后,北伐带来的巨大政治、民生、经济收益开始显现出来。 越来越多的商路受到北伐的刺激而开通,山西、陕西、甘肃、京西等地的百姓因此而渐渐摆脱了对土地和农作物的依赖,降低了小冰河天候对民生的影响。地方官员们发现农民改行之后,融入工商、运输等行业,生活明显比在地里刨食富足得多。 在经济活动向北、向西延伸的同时,南方的茶叶、棉布、丝绸让晋陕甘的市场上格外繁荣,因此换回了大量的蒙古人的羊皮、羊rou,使得蒙古牧民在经济生活上对大明形成依赖,也学会了等价交换诚实守信的文明原则。 与大明有血仇的蒙古人都开始不自觉地放下了敌对立场,原本就跟汉人站在一起的甘陕回回们更是紧密团结在地方团练周围,颇有些同仇敌忾的意思。 在明军还没有收复哈密卫的时候,棉花种植已经先一步前往了西域。这里日照充沛,土质适合,收获季节还不用担心雨水捣乱,正是种植棉花的好地方。西域边民一旦种植了这些经济作物,自然对大明形成了更强烈的生活依赖。 说到底,棉花是不能当饭吃的。 更不用说因为商路疏通之后带来道路修葺、桥梁搭建等基础建设的提升。 正是看到了这些好处,大明文臣才由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