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我靠宠妃系统当了秦始皇的国师 第278节 (第2/7页)
布,上边书法倒是矫若惊龙, 所记之赋也是绝丽之文。唯一微妙的是, 这些赋皆为同一首, 内容是感谢他们为学官孤儿捐款。 各家族掌权人气得脸色炸红, 仿佛有白色气体要从头顶飞出去了。 又是送钱,又是摆低姿态,居然就换回来一张废布,一首破赋? 他们之前为什么会欣喜若狂?还不是汉这个国家一个萝卜一个坑,而萝卜想要占坑非常艰难,要么有长辈做官,将你举荐为郎吏——也就是官员预备役,这个名额还只有一个,你得和同族人一起竞争,在长辈面前表现,才能得到名额;要么你才华品行出众,当地郡守愿意把你举荐上去;要么耐心一些,去考个小吏,一步步往上爬……反正,哪怕他们是士人,也不是想当官就当官的。 而如果往后只用科举取官,情况立刻就不一样了,寻常人家哪里能读得起书?还不是他们这些士人垄断朝廷的重要官职?就算有人读得起书,他请到的老师能有士族里的好?他每天能有多少时间念书,而不是被迫忙于生计?他有钱买得起竹简,换得起笔墨?种种资源倾斜下,恐怕只有张良再世,萧何重生,才能在科举里争得过士家子吧。 原本察举制下,他们是连三成利益都没有,科举一出,朝廷重新洗牌,利益重新分配,他们能共同去争其中足足九成利益,岂能不狂欢? 至于不怀疑刘彻目的……他开察举制,就是为了让官场“活”起来,以前官员子孙能受父荫,便连士人都不一定能争得过这些在位官员,察举制便是为了打破“官的后代还是官”这个情形,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