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九章 海外植物引进 (第4/8页)
哇的,吃奶不多哭声不小,真的是把我愁死了。” 对方呵呵笑着说:“老哥哥,有什么可发愁的?给她们吃地瓜就好了嘛,就算是婴儿,我那嫂子实在没奶的话,熬了地瓜糊糊喂给那孩子,也饿不死的……” 梅咏雪:地瓜粗纤维啊,所以才可以改善便秘,然而那东西相对难以消化,婴儿那发育尚未完全的肠胃怎么受得了呢?你这是给乱出什么主意? “……要说这地瓜确实是个功德无量的东西,以前吃米吃面多费劲啊,耕种收割也就罢了,天上掉不下粮食来,可是收回来还得脱壳脱粒,还得碾磨,得多花多少力气啊?现在看看,我们有了红薯了,卧槽这么大一块粮食,挖出来蒸熟后就可以吃了,也不用吃很多就能饱肚子,而且味道甜甜的很是不错,都省了给小孩子买糖了,所以不要说三个孩子,就算是八个孩子也没有所谓啊,总是能养活的。” 梅咏雪简直是无话可说,她原本放慢的脚步这时加快起来,快速离开了那两个人。 红薯这种高产作物,她本来想的是可以缓解饥荒,如果能够大面积推广,明末农民武装暴动可能就会减轻程度了吧?或者甚至平息下来也未可知,哪知有人居然想的是生八胎,反正有地瓜这样耐干旱又不挑拣土地的天赐食物,所以可以可着劲儿逼勒女人生孩子了,饿不死就行。 有的时候梅咏雪也是十分感慨,中国传统这个“多子(女还不行)多福”的风尚蛮有意思的,有的时候稍微有点知识的人会鄙视农村人或者城市底层,认为这些人就好像动物一样,只有最原始的欲望,没有更高层次的追求,其实她们不明白,那些人也是有自己的精神生活的,最渴望看到的就是院子里一地孩子,猪圈里大小五六头猪,这样便堪称“人畜两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