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相见不相识 (第8/8页)
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亦未为不可。” 梅咏雪:辛彦啊,从来不知道你居然愿意学贾宝玉,然而你是绝不会喜欢宝玉这样的人物的。 辛彦转过头来继续与梅咏雪说话:“我叫做辛彦,不知贤弟贵姓高名?” “我叫梅咏雪。” 辛彦若有所思地说:“原来是梅贤弟,我曾经有过一位故人,也是姓梅,与贤弟的形貌颇有些相似。” 梅咏雪:此人已死,有事烧纸。 旁边辛彦的朋友又笑了起来:“时英啊,这般套近乎的方式,你也是始作俑者,莫要追得太紧,把人家吓到了。” 梅咏雪忍了又忍,终于说了出来:“其实‘始作俑者’倒是一件好事,里面讲,‘交交黄鸟,止于棘。谁从穆公?子车奄息。临其xue,惴惴其栗。’就是说在那之前是用活人殉葬的,用陶俑代替活人,无论如何也是上天有好生之德。” 所以孔子说的“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如果解释作“首先用陶俑代替活人殉葬的人,那是要断绝后代的啊”,那么难道是赞成用活人陪葬?要说活人殉葬这种事情因为太过残忍,从两汉之后基本上就已经断了,可是大明的太祖朱元璋临死的时候下令妃嫔殉葬,虽说这事也算是继承了元朝的遗风,然而华夏正统搞出这个来终究是太过丢脸,好在英宗皇帝病危的时候废止了这个成规,英宗陛下虽然信错了人造成土木堡的残败,然而在这一件事情上还是极为有人性的嘛,估计是在瓦剌那边受了许多的苦,所以也比较能够自我反省。 辛彦一扶额,因此如果孔子的话要按这个“谴责陶俑”的路子来解释,那可就太可怕了,那是要复兴活人殉葬啊,儒家经典里明晃晃写的满满的两个字“吃人”,仔细想一想简直要让他怀疑人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