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战歌_第一百零三章,不忘恩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零三章,不忘恩情。 (第2/10页)

了。如今纺织工厂有工人一千七百七十人,购入棉花产出精布,每个月产出棉布三万一千匹。看上去规模颇大了。但在巨额的海洋贸易面前,这种产量就十分不足了。杨鹏的天京号一船可以装十万匹布,纺织工厂一个月生产的棉布连天京号半船的量都没有。而天京号二十天就能从倭国来回一次。

    更别提杨鹏还有一艘船在造。杨鹏决定把纺织工厂大幅扩张。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无法一蹴而就。首先天京新城城内已经建满了各色建筑,无法再修建厂房和宿舍了。要雇佣更多人,必须在城外建设新城。

    杨鹏决定在天京新城城南扩建新城,新城城北和旧城城南连在一起,规模和天京新城旧城一样大。杨鹏派人做好了新城墙的丈量规划,准备在农民农闲的时候雇佣他们修建新城城墙。在规划好的新城地址上,道路、厂房和宿舍先盖起来了。虽然暂时没有城墙保护,但杨鹏的虎贲师足以震慑屑小,守护住这些新建筑设施。

    杨鹏在沧州附近雇来三千多泥瓦匠,同时扩大了水泥作坊,开始大规模修建新厂房和宿舍。厂房是最先建设的,同时杨鹏找来五百多木匠和铁匠开始生产珍妮纺纱机和飞梭织布机的零件,争取最快速度先形成一批产能。

    八月二十日,能容纳一千人的新厂房已经建好,第一批织布机,纺纱机和轧花机等都已经到位,杨鹏开始招募人手了。杨鹏招募的第一批人手,首先面对各作坊的工人家属有不少老工人的家属一直没有在外面找事做,而是在家里纺纱织布。这样一来,这些工人家庭的收入就有限,甚至比不上杨鹏新募的佃农家庭。杨鹏要把这些闲置的工人家属从老式织布机、纺纱机中解放出来,加入到工业化大生产的队伍中。

    顾老二在自己和何家人合租的别墅客厅里来回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