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九章。格杀勿论 (第8/10页)
湾里住着十几户渔民,此时都被王老大雇佣来造船了。那王老大又买通了当地的兵马都监,便没人来管王老大的造船事情。杨鹏和查云克带着几个护卫,轻装简行骑了两个时辰的马,进了王家湾,看到了王老大的造船工地。 工地上,一艘船已经造好了密密麻麻的船肋骨,铺好了两层甲板,已经有船的模样了。另外一艘刚铺好龙骨,还没开始架肋骨。查云克看了看杨鹏,说道:“大将军,你说要造船时候我怕你误会,不方便说,但如今还是要告诉你。如今这跑海的贸易,利润可不比得天启年间了!” 杨鹏问道:“哦?怎么说?”查云克说道:“十年前,那时候一两银子是一两银子,一担上好的登州白生丝也只要一百两银子上下,贩到倭国去可以卖二百两银子。装一船生丝到倭国,动辄就是几万两的利润,那真是跑海的好日子。” “就是六、七年前,一两五钱银子也能当一两银子用,一担生丝的进价也就一百四十两左右,这还有六十两的利润。一船生丝卖到日本去也有一万多两的利润。加上回程的货物,一条船一年能进项二万两。”“但现在,兵荒马乱,我大宋的物价腾贵,二两银子只能当一两银子花。一担登州白生丝在沧州的进价已经到了一百七十两,贩到倭国只能卖二百两,利润只有三、四十两!这跑一趟倭国利润就只剩下几千两银子。就算船舶回来时候再拉点倭刀什么的来贩卖,一来一回也就一万两不到的利润,当真比不得以前!” “更别提去年福建海禁一开,又多了几十条船跑倭国,那生丝的卖价就更压低了。”杨鹏看着查云克,知道他所言不虚。至道年间因为战乱导致商品供给不足,大宋的物价这么贵,运到倭国去的货物利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