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九章 火箭,京师耳目 (第2/9页)
窜天猴”。甚至于,形制也可以象窜天猴,加上飞行的平衡杆。 在郭大靖的猜测中,火箭之所以没有在明军中普遍使用,最可能的原因恐怕是推进药不够科学精确,使火箭的射程达不到要求。 所以,他对将要制造的火箭做了一些改进。主要由弹筒(内装推进药)、爆炸或燃烧弹头、尾翼这三部分组成,弹筒由铁皮卷制。 最关键的推进火药,郭大靖采用了白糖、硝石、硫磺按一定比例融成的混合物,这是后世业余火箭爱好者常用的推进剂。 还有另外一种规格的火箭,是用速燃的黑火药作推进剂,传统的升级改进,这比硝糖火箭更容易制造,但在射程上稍有欠缺。 除了火箭,郭大靖还计划着制造臼炮,也就是古代的迫击炮,后世的油桶炮。 当然,是很粗重的桶或缸,结构极为简单,制造也极为容易,就是一个短粗的炮身固定在厚木板做成的底座上。 因为臼炮的炮管厚度远超其他火炮,可以装填大量的发射药以提高射程。 因为简单和轻,臼炮也完全能够算得上是一种“轻便”的火炮,同时也是一种“便宜”的武器。 限于目前东江镇的财力和资源,郭大靖不得不考虑到技术水平的限制,以及成本的低廉。 火箭应该是可以马上开始进行研制的武器,臼炮,或者就称为迫击炮,则要等待林家与倭商的贸易结果。 硫磺、铜料是郭大靖迫切需要的原材料,是否能够采购到足够数量且相对便宜的,关系到军队的弹药是否充足,新武器的制造能否顺利进行。 资源哪,可惜朝廷基本上都给了辽西,对东江镇的防范和打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